万宁:产业兴要靠种业“芯”-新华网


万宁:产业兴要靠种业“芯”

2024-06-11   08:17:23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

  位于万宁市东澳镇的林兰集团林宝种业有限公司蓝田绿色种业基地,工作人员在查看红瓜子斑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原题:万宁打造“种质资源优化+工厂规模繁育”模式,助推海水养殖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要靠种业“芯”

  绿色环保材质的圆形标准化鱼池中,一尾尾鱼儿游得欢快。日前,在万宁市东澳镇蓝田村万宁林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兰公司)的蓝田绿色种业基地里,忙活在刚投产月余的全循环水标粗车间中,林兰公司建设负责人李林说:“这些鱼儿名贵得很!”

  贵在哪里?“人工繁育少,市场价格高。”林兰公司养殖负责人刘青道出其中缘由。

  原来,这鱼叫红九棘鲈,俗称红瓜子斑,是石斑鱼中较名贵的一种。多年来,市场供应仅靠野生捕捞,缺口很大。但在林兰公司基地里的,是中国大陆地区成功人工繁育的首批红瓜子斑。“人工养殖的红瓜子斑市场售价在350元左右一斤,价格高,需求大,市场前景广阔。”刘青说。

  刘青算了笔账:首批人工繁育红瓜子斑约2万尾,目前已长到1.8斤至2斤左右,预计4个月后即可达到商品鱼上市标准,以每条2.5斤、每斤350元的价格粗略计算,这批鱼产值能超过1700万元。

  名贵野生鱼如何实现了人工繁育?这要从2020年林兰公司牵手中国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说起。当时,双方牵手是为了突破另一名贵海水鱼海南东星斑养殖繁育遇到的瓶颈问题。

  “在院士团队的科研力量支持下,我们投资2000多万元收集了不同的东星斑亲鱼9000尾进行实验。”林兰公司总经理吴山健豪说,陈松林院士团队为亲鱼植入个体识别芯片,通过DNA基因检测筛选优良抗病性品种,再进行种苗繁育。去年6月,东星斑苗种规模化繁育与种质创制项目通过验收,东星斑苗种存活率提高到60%至75%。在此基础上,2023年11月,双方又共同攻克了红九棘鲈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技术,为万宁石斑鱼养殖产业注入新活力。

  为了更好地养殖东星斑、红瓜子斑这些高产值鱼类,林兰公司投资建设了两个全循环水标粗车间,实现自动补水、自动排污、自动恒温、自动监测等功能,提升了智能化、智慧化、现代化养殖水平。此外,该公司还规划建设多功能孵化池、规模化养殖厂等产业配套,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优质东星斑、红瓜子斑、小金枪鱼种苗4000万至5000万尾、养殖东星斑及红瓜子斑成品鱼150万尾,总产值将超过14亿元。

  在万宁成功繁育的名贵鱼类还不止于此。依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科研力量,山根镇海南万宁高值海水鱼苗种科技小院已实现人工繁育海水鱼33种,其中20个品种为国内首次实现人工繁育,正带动新的海水鱼养殖产业逐渐兴起。

  如今,依托万宁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瞄准东星斑、鰤鱼这“两条鱼”产业,万宁引进各类专业科研力量,以“企业+政府+院士团队”模式搭建水产科创服务平台,不断推进种质资源优化,从而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一种样板。

  “包括林兰公司的蓝田绿色种业基地在内,目前推进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包含山根、和乐、万城、东澳4大片区,引进黄海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全力突破东星斑、鰤鱼、红瓜子斑等相关产业发展瓶颈,助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万宁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万宁引导科研机构和入驻企业合作成立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平台、全国重点实验室万宁鱼类种业研发基地和万宁市鱼病检测中心等9个产学研基地、技术示范基地,打造了海水种苗选育实验基地,引进世界各地优质东星斑种鱼进行基因筛选、杂交培育。2023年,万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6亿元。

  在种质资源优化的同时,万宁还以“种质资源优化+工厂化规模繁育”模式,探索一条以种质资源优化提升、养殖向工厂化集约、养殖技术创新引领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科技兴园之路,全方位推进海水养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万宁正在和乐镇推动工厂化养殖产业园建设、将洲仔岛海洋牧场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广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新模式等,推动本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记者 李豌)

【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