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一处南繁基地内,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右)和同事查看授粉期玉米材料的生长情况。(资料图)
原题:海南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光逐热,崛起种业振兴高地
春暖天涯,种业盛会如约而至——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日前在三亚举办,院士专家、企业和科研机构人员等齐聚一堂,共话“中国种业振兴 南繁硅谷崛起”。
良种一粒重千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发展种业是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政治责任,也是构建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种业、深海、航天“三个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强调,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6年来,海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推进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南繁基地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服务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国家战略。目前,每年有来自全国的900多家“育、繁、推”相关种业企事业单位超9000名科技人员来海南从事南繁工作。
“种子选手”持续上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三亚南繁基地试验大棚,一个个玲珑小巧的西瓜悬挂在藤蔓上。该所研究员徐志红穿梭其间,麻利地剪下几个西瓜,切开深绿色的果皮后,露出黄红双色瓤。
“因纵切剖面像一道彩虹,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彩虹西瓜’。其实,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作‘美颜’,现在已从南繁试验田走向全国百姓的餐桌。”徐志红说。
每年10月来海南种植,第二年3月收集材料回河南,5月又去新疆种植,9月收获后又准备来海南……过去近20年间,徐志红利用海南这个“天然大温室”,选育出“美颜”“满月”“玉琢”“朝霞”等几十个西瓜品种。
在海南,优越的光热条件加速了种子的繁殖,可使一个品种的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多年来,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涌入海南,进行农作物的加代、繁育、制种。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曾经南繁孕育。
从青年干到壮年,来自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的樊绍翥十余年间在哈尔滨、海南两地跑,辛勤培育出“哈农杂茄一号”“哈农杂茄二号”“哈农杂茄三号”等茄子新品种,深受种植户喜爱,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明星茄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李海真南瓜育种团队,基于“南繁北育”的模式,在海南用10多年时间培育出“中型贝贝”等南瓜品种,丰富了我国南瓜产品种类,让高端南瓜走进寻常百姓家;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菊花团队“泡”在试验田里,观察花期、花型、花色和生长发育等表型的适应情况,然后对菊花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和筛选,挖掘耐热性优异的菊花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及相关的科学研究;
……
育种家们年复一年辛勤奔波、扎根热土,选育出的一粒粒良种,已由过去的粮食作物育种为主,向棉麻、油料、薯类、水果、蔬菜、花卉、药材等多领域拓展,增添着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种业链条加快形成
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是一座曾专注种植豆角、茄子、青瓜“老三样”的村庄,近两年却种起了彩虹西瓜。原来,该村牵手崖州琼崖农业公司和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由村集体和公司出地、出设施、出人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出种子和技术,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合力种植“美颜”“满月”“玉琢”等西瓜新品种。
对徐志红来说,令她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选育出的西瓜新品种种在了海南的农田里。“一个新品种,只有推广种植,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徐志红说,除了崖城村,这些西瓜新品种还在三亚长山村、梅山村、那受村等地试种,经济效益良好。
近年来,在贴近市场需求,选育出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海南积极探索改变长期形成的“两头在外,中间在琼”的传统南繁模式,推动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介绍,三亚立足资源禀赋,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在“首引、首育、首种、首推”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实现南繁科研成果本地转化,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
放眼全省,海南积极推进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让更多的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饭”。
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3月17日,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智慧南繁CRO综合服务平台启用。该平台将联通三亚、乐东、陵水三地的南繁服务资源并在线上集中展示,实现南繁服务信息资源集聚化、平台化、统一化。
伴随海南在全国首创的南繁种业CRO产业的推行、完善,破解了南繁科研人员不来海南,就没办法保障南繁育种持续性的难题。“以前,南繁科研人员每年定期来海南南繁,从找地到育种都要亲力亲为,投入的成本比较大。但在CRO模式下,科研人员可直接从公开种质资源库中选择材料,将育种工作全部委托给当地机构,不仅可缩短育种时间,投入也相对少些。”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锋说。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海南正依托政策、制度集成创新等优势,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打造成为服务全国的用地稳定、运行顺畅、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科研育种平台,为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打下扎实基础。
如今,海南已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建设南繁科技城及专家住宿、科研、生活等设施配套服务区,建成新品种测试实验室、种子质量认证实验室、植物检疫技术研发实验室等一批南繁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南繁硅谷”雏形已显。
就在不久前,《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根据规划,南繁硅谷建设分为两阶段目标。到2025年,国家南繁硅谷产业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态势初步形成,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营商环境大幅优化,科技攻关成果显现,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追光逐热、共育良种,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南繁硅谷将如期实现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宏伟目标。(记者 李艳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