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儋州一企业着眼生态发展,转型养殖牛蛙
从卖塑料制品到探索生态种养
走上生态路,会有什么效果?“睡得着了,作息规律了。”海南福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哇公司)负责人王劲回答。这是间接的效果,直接的效果是,“产品好卖了,有钱赚了”。
养牛蛙的池子要种水稻了。“这里要灌水,那里要除草,这块地要翻土。快的话,下周就可以播种了。”8月18日上午,在儋州市那大镇豪吉种植基地,海南农乐春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乐春蕾公司)技术总指导王邦奇对身后的王劲说。
8月中旬,已进入牛蛙销售末期。基地里,两辆大卡车正在装运牛蛙。最热闹时,一天有12辆大卡车装运牛蛙。目前,基地已售出牛蛙420万斤,只剩80万斤,本月内就可销售一空。
很多养殖池都空出来了,按合同约定,福哇公司与农乐春蕾公司合作,利用养殖池种稻,一方负责场地和成本支出,另一方负责技术,销售利润对半分成。
这是王劲转型养殖牛蛙的第一年。此前,他经营一家塑料制品公司,主营塑料制品,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在经营中,他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不可降解材料不符合国家生态发展理念,将会被市场淘汰。他还观察到,塑料制品市场已经饱和,且呈萎缩趋势。
公司的经营数据也在向他发出警报:2020年产值2000万元,2021年产值1500万元,2022年产值1300万元。
能不能转型卖纸箱?王劲注意到,在瓜果蔬菜包装上,可降解、成本更低的纸箱正逐步兴起,“但纸箱投资额高达五六千万元,回收周期长达五六年,且成本控制上无法与省外企业竞争。”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劲发现了牛蛙养殖项目。在多次实地考察和准备后,2022年11月,他果断关闭塑料制品企业,转型养殖牛蛙。
“牛蛙是继小龙虾后的网红水产品。”王劲说,牛蛙蛋白质含量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内地销售期集中在一二月,海南牛蛙销售期集中在五六月,市场竞争对手较少。
目前,福哇公司养殖占地面积139亩,牛蛙年产量达500万斤,产品销往上海、长沙、重庆等地。半年来,基地已向工人发放工钱130多万元。
王劲说,基地的牛蛙坚持用中草药投喂,不含抗生素,也被称为“无抗蛙”。
“投入3000万元,目前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不到1年就收回了成本。”由于发展势头良好,王劲的福哇公司又在儋州东城镇征地330亩,准备扩大牛蛙养殖规模。
稻蛙轮作则是王劲的新尝试。儋州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稻蛙轮作不仅盘活了这片20多年的撂荒地,也探索出了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无论是无抗生素养殖、还是稻蛙轮作,都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
儋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在守住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稻蛙共生、稻蛙轮作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盘活撂荒地,发展集体经济,更好地助农增收。(记者 李科洲 见习记者 吴心怡)